档案室最深处的柜子里总裹着一层时光的包浆,轻轻推开蒙尘的铜锁,顶排那褪色泛黄的档案袋便滑落至掌心:“1988年参加工作”的钢笔字洇出一团乌黑的墨迹,我常疑心这些纸页是否正在偷偷聆听时光的私语——当指尖抚过简历里一行行黑色的铅字时,三十几年前那个年轻的身影在褪色的光影中站立起身,正踮脚够取木柜顶层的《刑法释义》,土绿色的衣角卷曲着卷宗室里特有的陈年樟脑味,震得玻璃盖板上的白色搪瓷缸叮当作响。
1993.05--2004.10 科员、司法警察
1990年12月,1968年的他彼时正22岁,刚从部队退役,兜里揣着退伍证和三等功勋章走进检察院的大门。军装换检服,面对卷宗室里堆积如山的案卷时,昔日的“计算机技术尖兵”需要在检察院从新启航。第一次握笔写下“讯问笔录”四个字时,笔尖不经颤抖,部队里的果决在晦涩的法律术语前却无用武之地。但他很快找到了“武器”:研判案卷、分析犯罪特点、犯罪心理……土绿色裤腿蹭着积灰的卷宗架,他把部队侦察兵的标记法用在案卷分析上,把军事地图判读经验转化为犯罪现场重建图。2011年他在监所检察工作期间,顺利完成了对全县近两百余名监外五种人的考查工作。
1996.01--1998.01 批捕科书记员
彼时,1968年生的检察官正值青春,他秉持着“宁可得罪人,绝不冤枉人”的办案信条在控审案件中淬出锋芒。至1997年底,因在审查批捕岗位连续两年办案质量过硬、成绩显著,他荣立三等功1次。2000年由他主办的因谭某税务行政处罚申诉案中,他逐一比对证据、展示证据链缺口,最终推动案件进入再审程序,查清了事实真相。事实明证,青天不在天上,而在每份经得起推敲的法律文书中。
2006.03--2017.04 政治部主任
90年代初的检察院办公楼里,四名女同志的脚步声总是第一个叩响单位的铁珊门——她们基本上承担了全院的机关保障工作。1995年5月的晨光中,1968年的她抱来整箱账本踏进财务室,为了能早日胜任新接手的会计工作,她自学了一系列有关财务方面的书籍,算盘在她手下拨得噼啪作响。在老会计手把手的指导下,她仅用一个月就克服了畏难情绪,逐渐理顺了全院账目,为全院当好了家、理好了财。她的书柜里还躺着法律本科学历的毕业证书,那些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总是捧着专业书啃法条,却从未觉得认真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直到多年后,当她带领的部门在2011年获评“全县党建工作优秀党组织”“全县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又在2012年被授予“全州检察机关先进科(处)”时,人们才忽然明白:原来那些认真记账的专注、熬夜学法的坚持、谦逊踏实的底色,早就在岁月里埋下了种子。如今再回望,才懂生命里的每一份馈赠,原是岁月对踏实者的温柔回礼。
2006.10--2012.04 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局长
2009年至2011年担任反渎职侵权局局长期间,他带领团队创新采用“双查策略”(以渎职查贪贿、以贪贿证渎职),重点查办安全生产、司法领域及民生领域渎职犯罪案件,累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30万元。从书记员到检察员,他经手重大刑事案件三十余起,始终坚持“三严”工作标准:细致审查每份证据、严格遵循诉讼程序、严肃对待每个程序节点。其主办的某国营煤矿集体贪污案,通过交叉比对矿井调度记录与财务凭证,锁定三名主要领导合谋侵吞国有资产证据链;2011年立案查处的农民工培训补贴渎职案中,除追缴被骗资金外,还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劳动部门建立资金三级审核制度,该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典型案例。因工作实绩突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001年)、二等功各一次,被省检察院授予当年度“人民满意检察官”称号。
2011.02--2012.07 公诉科科长
2007年《检察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内,《实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是完善控申检察首办责任制的重要保障》获得当年度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1968年的他还不知道几年后,他会从办公室的文字工作者走上公诉席。
2012年2月,摄像机正对着公诉席——一起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案件正在接受庭审现场直播。该案5名犯罪嫌疑人积极参与聚众阻挠到本县投资建厂的企业施工,致使该企业长时间无法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及不良社会影响。在本县电视台开展的案庭审现场直播过程中,他带领公诉科办案人员在在镜头前沉着应战、据理明辨、泰然自若,字字铿锵的话语征服了庭审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也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基层院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但他认为不管大案小案,都要把它办成铁案,要对人民负责,维护公平正义。
[后记]此刻窗外香樟树正沙沙作响,新来的书记员正将“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录入电子任免审批表内,玻璃制保温杯在窗台投下光晕,那些没能写进干部履历表的晨昏,都化作档案室墙根青苔上蜿蜒的水痕,像极了起诉书里永远无法量化的时间刻度。
1968年生的检察官,已经走过了“检”历37年,他们用检察人的青春岁月浇铸青铜鼎彝——那些被归档的案卷编号是铭文,未写进纸面的彻夜阅卷是纹饰,而永远无法入档的当事人眼角的泪痕,则成了鼎足下永不锈蚀的铜绿。
而青春,早已熬成了墨痕,铸成了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