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来凤县检察院 > 来凤检讯

以程序之光照亮正义之路——读《无罪辩护》有感

【字号:    】        时间:2025-08-01      

  桌面上的《无罪辩护》翻到最后一页时,窗外的蝉鸣正被夏风掀起细碎的涟漪。作为检察机关综合部门的行政人员,我原以为这本聚焦刑事辩护的专业书籍与自己的工作相距甚远,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另一种共鸣:那些关于程序正义的坚守、证据规则的叩问、法律共同体的碰撞,恰如一面镜子,照见了行政工作在司法链条中不可替代的坐标。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徐昕律师反复强调的"程序正义是看得见的正义"。他讲述某起故意伤害案中,因侦查机关未依法封存关键物证,导致关键证据灭失,最终酿成冤案的细节时,我忆起领导对我编写的报告严谨把关,对一个小格式的错误予以指出,虽只是一个小疏漏,却坚持退回补正。那时总觉得这是吹毛求疵,此刻方知,每一个程序节点的坚守,都是在为检察工作筑基。行政工作从不是简单的收收发发,案件受理时的形式审查、流程监控中的节点把控、法律文书的规范核验,每一项都是程序正义的具象化呈现。 

  书中关于法律共同体的论述更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徐昕律师提到,曾有检察官在庭审后主动与他探讨证据疑点,这种对抗而不对立的职业默契,让他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这让我想起去年参与“案例分析大研讨活动”听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讲述办案过程,在办案过程中开展庭前研讨和案情分析,通过抽丝剥茧还原事实真相。我忽然明白:综合部门搭建的流程监控平台、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编发的典型案例汇编,本质上都是在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夯实基础。 

  关闭网页电脑上的《无罪辩护封面好似泛着光。作为行政人员,我们或许不会像刑辩律师那样站在法庭的风口浪尖,不会像检察官那样直接决定案件的走向,但我们的每一次流程巡查、每一份数据统计、每一项制度完善,都是在为司法公正编织一张细密的网。就像徐昕律师在书中所言:正义的实现,需要每个环节的精准咬合。愿我们以程序正义为尺,以制度规范为锚,在司法行政的岗位上,做那默默照亮正义之路的点点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