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服务企业的“法治体检”,到守护百姓“钱袋子”的专项监督;从发放司法救助金的物资温暖,到百余场普法宣讲的精神坚守…这些看似独立的工作场景,共同串联起来凤检察院品牌建设的清晰脉络。近年来,来凤检察院着力推进检察品牌建设,涌现出“职务犯罪检察”办案团队、“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港湾”未检工作室等一批优秀团队,助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政治铸魂,把稳思想之舵
旗帜指引方向,核心凝聚力量。来凤检察院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的同时,灵活运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立体矩阵式营造党性教育氛围,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在实践中,该院开展“红色基地研学”等活动,引导全体检察人员沉浸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筑巢引凤·检守正义”党建品牌为引擎,深入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模式,设立4名党员先锋岗,组建重大案件攻坚专班,让党旗飘扬在检察办案一线。
2025年以来,共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8场次,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讲原理,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专项法律监督行动中,党员参与率100%,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的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服务发展,彰显担当之为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系。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共批捕68人、起诉260人;严惩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型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妨害社会治安管理犯罪;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批捕3人、起诉14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保护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违法犯罪7人,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改革事项被纳入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深入贯彻落实“河湖(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巡河、巡林工作,依托与龙山县检察机关建立的酉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跨省协作成功办理了落水洞电站河道污染案。
司法为民,践行初心之诺
司法为民,是检察工作的根本宗旨。打造“弱有所依,为民而行”弱势群体保护工作品牌,全方位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办理的凌某民事执行监督一案,检察人员为因公致残退役军人和同是残疾人的军属跨越一百公里上门收取申请材料,登门办案,监督执行20余万元,保障申请人基本生活,同时为申请人积极争取司法救助金,彰显司法为民情怀。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实地走访辖区大型公共场所,对无障碍环境进行“全面体检”,针对发现部分场所无障碍卫生间设置不规范、通行坡道坡度陡峭、扶手缺失系列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依法履行职责,
并指导相关单位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并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全县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检爱同行,共筑成长防线
“港湾”未检工作室以法治副校长工作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持续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从源头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2025年以来,该院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4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册2500余份,发出督促监护令7份。2025年5月,未检工作室制作的《争做国家安全小卫士》法治课件获评湖北省未成年人检察精品法治课件。
科技赋能,筑牢检察后盾
后盾检行品牌是检察机关后勤部门的匠心之作,紧扣“全方位保障”理念,全力服务业务需要。从物资调配到技术支持,从环境优化到应急响应,以高效、精准、专业的后勤服务,为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筑牢坚实后盾。特别是在推进数字检察,提升数字赋能法律监督方面,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应用模型19个,成案48件,其中第一检察部使用6个监督模型,成案35件,推动检察监督提质增效。
下一步,该院将牢固树立“小院也有大作为”“小院也有大品牌”理念,将品牌建设作为驱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一体推进综合品牌、业务品牌建设,持续打造检察品牌矩阵,以品牌建设推动检察工作精进提质、升级增效,不断提升来凤检察影响力。